在座的各位檢測機構,你們是“國高”嗎?
普通吃瓜群眾會覺得“國高”是高不可攀,實則不然,高新技術企業是指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內,持續進行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形成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在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注冊一年以上的居民企業。
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如下:
1、 電子信息
2、 生物與新醫藥
3、 航空航天
4、 新材料
5、 高技術服務
6、 新能源與節能
7、 資源與環境
8、 先進制造與自動化
其中,第5條中“高技術服務”中的內容包括“檢驗檢測認證與標準服務”,就是針對具有相關權威機構資質認定或認可的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和標準化服務技術,第三方檢測機構符合申請高新技術領域。
“國高”最大的好處就是享受稅收減免優惠政策: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可執行15%(認定前25%)的優惠稅率,稅率降低10個點(各家機構可自行計算一年下來稅費可以少繳多少百萬)。同時,包含但不限于以下福利:定期減免稅、定期減免稅與低稅率交叉優惠、技術性收入增值稅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惠政策、提升企業品牌形象、享受人才安居政策、獲得地方財政補貼(例如深圳寶安區、龍華區、坪山區等,首次認定獎勵30萬,重新認定獎勵20萬)、參與大型招投標活動時具有企業地位優勢。
截至2017 年底,全國各類檢驗檢測機構共計36327 家,較上年同期增長9.30%,近四年年均增長10.03%(數據來源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其中,在2017 年獲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共1354家,高新技術企業中,企業類有1283家,事業單位類有67家,其他類4家(統計數據來源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總體來說,檢驗檢測機構申請“國高”認定的占比不高,還沒申請的機構可以搶先一步,加快企業發展的速度。
申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決定能否通過的最關鍵最核心的指標就是企業創新能力評價,主要從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企業成長性等四項指標對企業創新能力進行評價。一般來說,申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對知識產權要求是6個軟件著作權/6個實用新型專利/1個發明專利。但綜合市場以往的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企業在認定國高時都是以6個軟件著作權來進行提交,因為專利申請時效相對較長。
隨著申報企業的增多,進行國高申報的條件也在不斷地變化著,其中企業最為關注的就是財稅問題及技術創新點,企業研究開發活動情況表就特別明確要求研發經費支出、核心技術及創新點等內容。
鑒于此,在國家鼓勵“互聯網+檢測”等政策潮流下,部分檢測機構紛紛開始著手建設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系統,在研發支出經費科學合理投入的同時,也能收獲多方面的效益,信息管理系統符合ISO/IEC17025的準則要求,實現人、機、料、法、環、測的智能化管理,符合監管上報系統平臺要求,為檢測技術提質提效。另一方面,實驗室與系統開發商共同打造的管理系統,符合知識產權的申報條件,可以共同或單獨申請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為檢測機構帶來高新技術含量證書,成為高新技術企業評定的加分項,互相增益,形成一個良性的企業發展正循環。
本文數據引用來源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